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光绪廿一年(1895)进士。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书法家。
康有为的书法以戊戌变法为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者以帖学为主,后者尊碑学。从壬午入京研究碑版到《广艺舟双楫》成书,康有为在书法理论上实现了从帖学向碑学的转变,最终创立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康体。
此联即为“康体”风格的作品,以圆笔为主,用笔直入平出,波折涩进,点画沉厚朴拙,转折遒劲浑圆,不同于何绍基的单一圆劲而少见枯笔,也迥然有异于赵之谦的顿方挫折。在字形体势上深受北魏《石门铭》影响,中宫紧结,四周疏宕,气势纵肆奇崛而又舒展洞达。
“自宋后千年皆帖学,至近百年始讲北碑,然张廉卿集北碑之大成,邓完白写南碑汉隶而无帖,包慎伯全南帖而无碑。千年以来,未有集北碑南帖之成者,况兼汉分、秦篆、周籀而陶冶之哉。鄙人不敏,谬欲兼之。”康有为此番话何等自信!今观此联,正是以深厚的功力实现了他的书法理想,气宇雄畅,如大帅临阵,有力压群雄之势,真可谓大手笔、大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