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梅树,长在深山中,独立无依傍,寂寞无人问。忽忽数百年,直至长成钢甲铁鳞,冰清之操无改。或是老天可怜见,遣雷神下凡收之去,位列仙班?或是樵夫伐去以作爨中薪,用煮无米粥?究竟如何,不得而知。老梅不改其志,枯桩上併发新枝,绽开点点白梅,报告春消息。这是黄宾虹的水墨《梅桩图》。
众所周知黄宾虹为山水画大家,其实他还画了很多花鸟画。潘天寿曾激赏道:“人们只知道黄宾虹的山水画绝妙,不知花鸟更妙,妙在自自在在。”由画史经验可知,凡山水大家兼花鸟,其笔墨根柢在山水,所作花鸟有“厚度”,元明以来大多如此;而花鸟画家兼山水,往往不能浑厚,山水易空洞,气韵薄弱,清扬州画坛多见此例。黄宾虹熟知画史,其花鸟画在山水画浑厚凝重的基调上,出严谨而自在,化厚重为轻灵,除了笔墨功底的深厚外,更是胸襟的潇洒疏放。此画题跋即阐明“宋人之法,元人之意,繁简百变,沆瀣一气”,长年的摹古路径体验,使他将宋法元意熔于一炉,把法理、生意汇聚于腕中笔下,勾写点染之间,另辟淡、静、古、雅的笔墨意境。审视二十世纪南北画坛,唯宾虹老才有如此气象。
首页 → 鉴赏天地
[黄宾虹]梅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