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之女丰一吟在《丰子恺书法•编后记》中说:“据父亲在小学和师范的同窗顾庸先生回忆,父亲从小就专心临写‘张黑女墓志’,颇有成就。后来肄业师校时,又受校长经子渊先生所写的‘爨宝子’,业师夏丏尊先生所写的‘张猛龙’,李叔同先生所写的‘卫夫人’,以及褚申甫先生所写的‘二王’等字体的影响,书艺更趋成熟,形成他后来谨严中带有潇洒、凝重中不失妩媚的独树一帜的字体。”从丰子恺这件作品看来,是以魏碑笔法为主,参入章草笔意。侧锋取险势切入,结字瘦劲峻峭,出锋爽利洒脱,足以证实丰一吟的论述。1927年,丰子恺从弘一法师皈依佛教,成为在家居士,法名婴行。此后,丰子恺与弘一法师合作《护生画集》,并在其艺术创作中流露出浓厚的佛教意蕴。此联写于1953年,释文内容即弘一法师生前经常谈及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语,不仅反映丰子恺以入世的状态“护教”、“护心”,更是表达对弘一法师的真挚缅怀。此作品可视为两位大师师徒情缘的见证。
艺术品强调的是悟性,悟性高的作品,无论是书法、绘画、音乐,都是好作品。丰子恺自述说:“我看到吴昌硕写的一方字,觉得单看各笔划,并不好。单看各个字,也并不好。然而看这方字的全体,就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处。”于是悟出了“艺术的三昧境”。“要统一,又要多样,要规则,又要不规则;要不规则的规则,规则的不规则;要一中有多,多中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