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摄影\信息时报记者 徐毅儿
又到金秋拍卖季,广东市场热闹非凡,精诚所至走进汕头,北京嘉德巡展到广州,精诚所至、侨鑫、银通秋拍陆续登场……如何在并不明朗的艺术品拍卖大潮中成功捕获收藏家的心,成为众拍卖行的首要任务,选择拍品就是其中最重要一环。据了解,每个地域都有不同的收藏喜好,以中国画为例,广东人似乎对京派、海派、浙派、岭南画派的大家名家更情有独钟,特别是偏爱南派大家作品。
有40多年书画收藏经验的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兼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黎展华告诉记者,广东人对京派、海派、浙派、岭南画派的大家名家情有独钟,特别是偏爱南派大家作品:“除岭南本土画家二高一陈、关黎赵杨外,广东藏家特别追捧冯超然、吴湖帆、黄宾虹、谢稚柳、陆俨少等南派代表的作品,同时,对北派代表齐白石、李可染、黄胄等也非常喜欢。由此亦反映出广东收藏市场的包容性。”
黎展华介绍,在中国现代美术界有“北齐南黄”的说法。“北齐”指的就是以画虾闻名世界的一代大师齐白石,“南黄”指的就是著名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黄宾虹。“虽齐白石主花鸟,黄宾虹主山水,但二人诗、书、画、印俱精,且将写意发挥到至高境界,具民族性,形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格局。
”黎展华更就山水、花鸟、人物等画种,为记者作收藏选择的分析:“在近现代山水画方面,广东的收藏家追捧黄宾虹、谢稚柳、陆俨少等大家的作品;在花鸟画方面,广东人则追捧齐白石、陈大羽等人的作品;而人物画,广东人更为喜爱徐悲鸿、范曾、程十发、王子武、刘旦宅、何家英等名家作品。”
据了解,新近结束的北京嘉德2014秋拍广州巡展活动,中国书画部分,带来了赖少其《梦游黄山西海门》、黄胄《高原子弟兵》、关山月《晨练》、潘天寿《雨后江山》等一系列名家经典作品。其中,黄胄《高原子弟兵》是艺术家20世纪60年代的巨幅创作,可谓是“多人物、大场面”的典范巨制,是新中国经历了百年坎坷后重新抖擞精神的时代写照。而即将于11月1日在广州东方宾馆举槌的广东精诚所至2014年秋季拍卖会,则推出了齐白石、陈师曾、溥儒、黄宾虹、陆俨少等近现代书画大家的佳作。
南派大家作品赏析
黄宾虹:六十年前不被市场看好
顺应广东市场的需求和喜爱,北京嘉德2014秋拍广州巡展活动,特别请来了著名艺术评论家梅墨生,为广东藏友讲述《黄宾虹画作的鉴与赏》。
梅墨生介绍,黄宾虹(1865~1955)祖籍在安徽,生在浙江金华。他于1907年避走上海,在上海一待就是三四十年,这是他人生很重要的时期。他到了上海后,曾经先后在新华艺术专科、昌明艺专、上海艺专、暨南大学、中国画研究会等多地做教授或做中国画导师。1937年6月他受聘北上,在当时的北平,今天的北京,古物陈列所做教授,兼任北平国立艺专的教授。黄宾虹在北京的11年时间,是他人生中一个更重要的时期。
1948年,黄宾虹南返,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也就是后来的浙江美院,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事实上,这个时候的他已经80~90岁,教授只是一个虚名。
梅墨生介绍,黄宾虹在浙江杭州生活期间可算是安度晚年,但那时候的他的艺术并不被时尚所看好,实际上是赋闲状况:“展览时,他的作品是被放在门后面。大家知道,在门上挂展品,一开门,作品就转到后面去了,实际上是看不到他的作品。而且,学校也不安排他的课。只是偶有崇拜和佩服他的人去探访他。”
“黄宾虹生前是寂寞的,而且不是一般的寂寞。正如他对齐白石说‘绘画是寂寞之道’。”梅墨生举例:“在北平生活期间,黄宾虹住在北京骡马市大街,家里全是古物和书籍,房间不大,甚是拥挤,但却门可罗雀,来访的人不多。我的老师宣道平亲眼所见,他把自己的画作送给来访的人,但被来访的人拒绝了,说‘你的画黑乎乎的,我看不懂’,这令黄宾虹十分尴尬,只好将画收回。事实上,当时来访的人,只是久仰他的大名,但并不喜欢他的画。正如他自己当年的预言,50年以后人们才会看好他的画。的确,直至2005年在北京‘黄宾虹去世50周年的纪念大展’之后,黄宾虹的绘画学术地位才得以确立,其画作的市场价格才得以上升。”
陆俨少:晚年佳作赢得一致赞誉
陆俨少(1909~1993),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1926年考入无锡美术专科学校,1927年考入无锡美专学习,同年从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次年师从冯超然学画,并结识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2年起兼课于浙江美术学院,1980年在该院正式执教,并任浙江画院院长。擅画山水,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的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并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与李可染并称“北李南陆”。
“陆俨少1927年拜冯超然为师,并与吴湖帆相识,在两位先生处,看到不少历代名家真迹。抗日战争期间,陆俨少流寓内地,1946年回归故乡。在此之前,陆俨少的作品大部分是对古代传统的消化和吸收。返乡途径三峡的经历,引发了他的创新意识,开始将以前局部改造传统转换为有意识地建立个人风格。”广东精诚所至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绮雯告诉记者,1961年至1966年,陆俨少赴浙江美术学院兼职山水画教席,在此期间,其绘画个性得以发展,并最终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所谓陆俨少晚年画风,时间并不能确定从哪一年算起。若从陆俨少七十岁复出画坛为始,则是指近十余年的画风。广为人知的是,赢得一致赞誉者大都是他七十岁以后的作品。但事实上,陆俨少早在上世纪40年代的时候已经风格自主,即大约是他35岁至65岁的三十年间,每十年大致都有一些变化。”
此外,陈绮雯介绍,陆俨少对雁荡景致别有深情:“陆俨少曾言,浙东山水以雁荡为第一,泉飞云走,涧鸣谷应。耳目之娱,每多佳致。陆俨少对雁荡风光的热爱由此可见。”据了解,精诚所至今年秋拍共征集到陆俨少的作品6件,其中就有一件画雁荡风光的《雁荡清游》,画中烟波浩渺,山树林立,层次丰富,幻变无方,堪称佳作。
陈大羽:价位低具广阔升值空间
陈大羽(1912~2001),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大师,书法家、篆刻家。以大写意花鸟而著称,尤擅画雄鸡,兼及山水、人物,作品气势宏伟,笔力雄健,浑厚酣畅。他对大写意花鸟最大的贡献,是一改传统写意文人画温文儒雅的气质,而代之以豪放的个性风格和雄强的时代特征。他在吴昌硕、齐白石的画风基础上,强化了笔墨的表现力,尤其善于运用浓墨浓彩,形成墨彩相撞相融的强烈效果,开合充满视觉张力。进入晚年,他的笔墨语言愈趋雄浑老辣,达到极为自由和纯粹的境界。他深知大写意花鸟需要诗、书、画、印全面修养的支撑,其书法长期攻研碑体铭文,并参合了怀素、王铎以及吴、齐等名家书风,在篆体和行草上既见传统,又见性格,书风豪迈沉雄,气势纵横驰骋,结体巧拙相济,笔线遒劲有力,书画金石相得益彰,合为整体精神。
“回眸陈大羽的艺术历程,他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个人风格,同时也烙上了地域和时代印痕。我们在论述陈大羽大写意花鸟绘画特征之前,非常有必要先简略提及陈大羽艺术风格形成的地域、时代背景,这就不得不谈到不被很多读者关注乃至被忽略的的一个画派——广东海派,亦称岭东画派。”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在谈论广东绘画史,谈论陈大羽艺术成就时,特别提到了岭东画派。
“由于陈大羽的艺术生涯主要在南京,人们一般将其归于‘金陵画派’。但陈大羽同时是一位广东籍画家,也适于归入岭南名家之列。而且其艺术成就广受世人认同,因此,无论是‘金陵画派’的追捧者,或者‘岭南画派’的追随者,都会不约而同地关注、选择这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艺术大家的作品。”陈绮雯认为,陈大羽作品的市场受众面广,而且目前价位基数相对较低,因而具有广阔的升值空间。据雅昌拍卖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秋拍,陈大羽的平均画价为4.766万元/平方尺,而今年春季仅为3.772万元/平方尺。